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三链深融 行远电力——电力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5-20 】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遴选产生了10个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我校电力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支部介绍

电力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电力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强化政治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有中共党员42人,在全院专任教师总人数中占比65%,其中,高级职称18人,自治区“双师”型教师37人,5名党员教师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1名党员获“自治区先进教师”称号,已成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梯次分明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电力工程学院教工党支坚守育人初心使命,立足广西电力类人才培养,谋发展、增优势,用党建“一面旗”引领立德树人“一盘棋”,以实际行动让党旗在学院各项建设工作中高高飘扬,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培育创建基础

教工党支部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为契机,系统实施“三学三化”(学而信、学习教育制度化,学而行、学习教育品牌化。学而用、学习教育多样化)工程,以创建教育部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基层党支部为抓手,将新时代高校党建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标准融入电力类专业建设,将党建引领贯穿到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实践,形成“三链深融·行远电力”的电力特色党建育人品牌,支部先后获批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获评广西高校“三星级党支部”、校级五星级党支部;连续三年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支部”,连续两年获评校级“双高”建设红旗党支部;获批校级党建双创“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建成校级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支部党员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1个,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实践团队1个。

教工党支部以“行远电力”为育人理念,聚焦增强专业活力、课程效力、教师能力、全员育人合力“四力”,锚定国家能源转型方向,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优先布局、适时调整,结合“双碳”目标实施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以高质量党建赋予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获评教育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1个,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在线课程各1门,获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国家级“电力技术虚拟仿真基地”1个,获评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建成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智能电力产业学院1个、广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获评电力行业产教融合优秀案例1项。

以支部党员为主的《高电压技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以支部党员为主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教学团队”

获2023年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

标兵徐华同志(右7)到校开展师德讲座


培育创建思路

支部将以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持续以“三链深融、守党建初心、创电力匠心、躬耕电力工匠培育”为工作主线,以“发电·靶向”“供电·储能”“变电·铸德”“输电·赋能”“智电·创新”“配电·聚力”“用电·凝心”系列建设工程为抓手,推进支部建设“三链深融”(“七个有力”核心链、覆盖电力产业特色专业链和电力工匠培养“三全育人”人才链),建强“三链深融·行远电力”党建育人品牌,全面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专业学科服务经济社会的适配性,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对接新兴产业集群,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八桂“电力工匠”。

建强“三链深融·行远电力”党建育人品牌

近年来,学校党委一直按照“六个过硬”“五个到位”“七个有力”的要求,建立“党委-总支-支部”“国家-自治区-学校”党建“双创”三级联动、三级选培机制,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扎实推进党建“双创”培育建设工作,培育打造了高质量的党建“双创”成果。目前,学校党委入选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基层党组织累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4个。

供稿人:李静

一审一校:唐菲

二审二校:李沁遥

三审三校:禤展铭